Life - 行者无疆 始于足下 - 行走,思考,在路上
读行记: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仿佛转瞬间北京就入秋了,凉风习习,晚上睡觉要关上窗户盖厚被子了。转瞬间我在新公司工作已两月有余,工作不算繁忙,博客却荒芜至今,也是时候该写点东西除除草了。这半年来读了不算少的书,也写了一些“虎头蛇尾”的文章,文章内容从汇编、Lisp到工具配置,大体上也反映了半年来看书学习的历程。我这个人不笨,却也谈不上聪明,人长得丑,千辛万苦泡到了一个妞,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寻思着自己没钱没背景,想保住这个妞,惟一的出路似乎只有读死书死读书了。所幸的是,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对读书的兴趣正变得越来越浓,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半年来有那么几次,合上书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竟颇有一点融会贯通的感觉,妙不可言。我也开始尝试,将这些转瞬即逝的”感觉“转换成文字,与大家分享,奈何功力尚浅, 而认真的写作却有如雕刻 ,因此前面写的几篇文章都极耗体力,让我心有余悸,不敢再轻易提笔。
工作以后,大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会减少很多,因此在砍掉了人人、QQ之后,连手机上的新浪微博客户端也被我卸载了(我在微博上只是个看客,不时地会去搜索一些技术信息而已)。我依然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博客,并且会不定期地清理博客订阅列表。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海洋中,一篇好的博文如珍珠般璀璨珍贵 。我不喜欢加班,相反,高更青睐于高效率的工作,我会利用手头的各种工具和知识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这使得我每天在工作之余还会有至少3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加上周末两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的阅读时间,我尽力保持每周的阅读时间和工作时间持平。恬不知耻的加一句自恋的话,咱也算是每周工作学习不少于80个小时的人了。
来北京以后,个人的业余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似乎除了读书之外,就是躺在被窝里吃水果看电影了。真是难以想象,几年前自己还光着膀子天南地北地疯跑,到了北京,仿佛青蛙进了温水,一点蹦跶的力气都没了。我一直自我安慰说,廉颇未老,尚能饭也,之所以长期宅,只是因为北京众所周知的空气质量。我知道自己在自欺欺人,即便北京天空藏蓝青红,我大概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骑车爬山了。归根到底,我想可能是我对浅层次的旅行失去了兴趣。”我的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是《背包十年》的作者形容对白领生活的一种评价;可是在我看来,《背包十年》充其量只是一个旅游暴发户的炫耀之作,记不得从哪里看来一句话,” 中国的希望在于疲惫归家的工程师 “。
我想一个人的旅行所得,终究还是要归结到这个人的思想境界上去。同样的山山水水,不同的人看来却能得出不同的山水人世的道理。我以前一直坚信,旅行能够给人生增加一个新的维度,阅读也是。现在看来,没有阅读作为支撑的旅行终究会演变成相机快门的重复性工作,日子久了,难免兴趣索然。 旅行可以给你的生活开一扇窗,但阅读却可以给你一整片原野 。1
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这半年来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开始逐渐懂得君子慎独的道理,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个人心情烦躁的时候,静下来去阅读,并一丝不苟地做读书笔记。我发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看似慢下来的原始工具爬格子,是一种绝佳的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以前心情烦躁的时候,要么就去找几个好朋友喝酒扯淡,要么就去山水疯癫,浮生随梦的生活,毕竟只是一种逃避,每个人都要学会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及那茫茫宇宙中永无止境的孤单孤独。
"We are drowning in information and starving for knowledge."2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似在狂欢,却不知,那只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一个人吃饭 旅行 到处走走停停; 也一个人看书 写信 自己对话谈心"
学会享受孤单吧,因为
"孤单 是一个人的狂欢"
--
偷得浮生半年闲
世间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二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两年前我大三,刚刚过了几门纠结的考试,找到华数淘宝的实习,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华数淘宝,我第一次做出了点影响世界的产品——我写了一套视频转码上线系统,经这套系统转换格式入库后的视频至今还在淘花网上播放着。
四年前我大一,也是刚刚考完十几门不痛不痒的考试,我一边告诉母亲自己会在一周后回家,一边又在宿舍里面擦拭着自己的爱车,想着路上该怎样向母亲赔罪。那个暑假我一个人,一辆单车,一路风雨,无阻无悔,孤旅天涯:
“十元钱的小镇旅馆,半夜竟然被雷震醒,不足半平方米的窗子,依然挡不住闪电,那耀眼的光芒,直插我狂野的心。无比的想念某人,我知道,家乡的老妈妈也无比的想念我。窗外的雨,是妈妈您思念晗宇的泪吗?知道你已经收拾好了一切,就等晗宇回去,给我做好吃的,却收到我的短信。我知道这很残忍,发那条短信的时候,我的心和手一样的发斗。对不起了,妈妈,又让您操心了。二十岁了,二十岁是人生最灿烂的年岁,我要去追寻我的梦了。我不想呆在家里浪费自己的青春。很多时候事情是不能拖的。对不起了,妈妈。我想,当我老了的时候,回忆起这段岁月,我会笑的。”
45天,2500公里的骑行,500公里的水运,1500公里的汽车旅行,4000元的开销,明月夜那个朦胧的终点。可我在拉萨只待了12个小时,其中还包括青旅里8个小时的酣睡。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郑钧先生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可有想过,他的听众也许并不知道他没有去过拉萨?
六年前我高二,那一年我决定放弃数学竞赛转攻化学,并且第一次来到北京,单日往返,不吃不喝,在西单王府井买了400块钱的书籍。那年三月我和WP以搞竞赛为名、逃避月考为实来到北大,买了几本北大的化学书,还听了一节《基础有机化学》作者裴伟伟教授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课后WP去找裴伟伟索要签名,教授问,你是哪个学校的,WP答道,我是唐山一中的! 那个时候听课的态度真是认真到了极点,我们在教室里自己摸索奉为圭臬的教材,如今见到作者本人了,还是个活的,怎能不激动呢?咦,怎么还有学生迟到,在教室里偷偷吃早餐?
那年的暑假我第一次走出河北省,坐上火车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一个奥数培训,培训费用400,车票也要400。我有幸见到了几何大王叶中豪先生,他出神入化的几何画板演示着实令我颇为震撼。那个夏天我第一深切地感受到了南方火炉城市的火热。尤记得天热,一行人等想去网吧打魔兽,但是又有些犹豫不决,于是就有人提议说掷硬币吧——正面,去魔兽;反面,去魔兽;硬币立起来的话,去培训学习……结果可想而知。除了西湖,我还去逛了逛浙大的西溪和湖滨校区,感觉毫无特色,都特别破,还下定决心,如果将来能保送了尽量不来浙大。其实浙大校区的精华在玉泉、之江、华家池和紫金港校区,而那个时候的我连上网都不会,就更不必说自己游玩了。
八年前我初四,刚刚中考完。校长告诉我们说唐山一中是东北三省华北五省最好的中学,于是乎,在校长和父母的殷切期待中,我第一次走出承德市的地界,去参加唐山一中理科实验班的入学考试。由于我和父亲都不太懂城市的公交车系统——我一直以为城市里的公交车和家乡的“招手停”是一样的,第一次上公交车的时候还被门给夹住了……我和父亲决定走路去火车站找相对便宜的旅馆——学校附近的旅馆要30块钱一个床位,而我们在火车站找到的旅馆只要10块钱一个床位。考完后感觉很糟,去看成绩,和自己估计的也差不多,236,彻底没有希望了;后来同去的人说我考了260,我不信,又去看了下,果然是260,不过兴奋过后就是失落,因为分数终究不够正取线,还差十几分,只能收拾行李回家了。走之前又去书店买了几十块钱的书,被父亲唠叨了,说身上钱有些不够了,别买书了。回家后被告知说可以去唐山一中,但要交20000的择校费,我自然是眼巴巴地想去,可怜我父母,刚刚还了别人20000大洋,又得去借回来供我上学。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进了唐山一中,进了河北省最好的省理科实验班,虽然考过班级倒数第二但依然顺利的实现了自己的保送理想,提前进入浙大,并幸运的接触到了旅行者,又幸运地体验到了批量挂科的感觉……
半年前我去了趟长白山,寒冬的天池,白茫茫一片,仿佛到了世界的尽头,我隐约感觉到我的生活似乎要发生什么变动——果不其然,回来后我就从百度离职了,尽管我来到北京的时候是打算干三年的。铁打的团队,流水的兵,有的时候,老大需要的是执行命令的兵,而不是有想法的人。不过我依然感激百度教给我的一切,加起来9个月的实习和正式工作,不长也不短,技术上长进有限,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个如此规模的公司,其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运转机制,而这些在书本上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我并没有急着去找新工作,而是计算了下手中的钱,做出了一个“偷得浮生半年闲”的决定——我决定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去北大待上三个月,重点任务是泡图书馆,写写代码,顺带看几场电影,游几次泳。
春节我在家待了三周,待过了元宵,离家数年第一次在家过个元宵节,圆了母亲的一个愿;我看完了SICP前两章,完成了100道题目,对编程语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月我再次回到家中,这次是为了弟弟中考的事情,我替他跟老师请了假,晚上在家单独辅导他,我并没有填鸭式的讲解,相反,我会给他看优酷上化学实验的视频,我会亲自给他做一个针孔照相机来给他讲解光学,我会给他讲解基础的英语音标和语音,让他通过发音来读记单词,我给他买了张道真的语法书让他自己查询解决问题,我会给他讲解整个数系发展的故事让他去理解实数,我会给他讲解大学的故事,让他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还会给他放一些电影如《迁徙的鸟》,让他去触碰下心灵中柔软的地方。这几日他中考完来到北京,我训练它骑车旅行,我给他讲解基础骑行知识,让他自己通过网络查询确定骑行路线,制定训练计划。昨日,他一个人骑车从北京到天津,150公里,一日完成,我甚感欣慰。
四月回到北大,妞找到了实习,我则专心致志的“替”妞泡图书馆,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过来跟我抢电脑。就这样赋闲下来,就这样奢侈地享受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午后,就这样奢侈地徘徊在北大图书馆排排书架里,随便抽一本书,即使不读全书,读读序言目录看看作者那么牛崇拜一下的感觉也是很不错的。本科的时候我一直想找块时间,好好泡一下图书馆,奈何前两年醉心户外和社团,后两年又疲于奔命与毕业,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成了我大学生涯一个莫大的遗憾。今天我终于得偿所愿,我用自己攒的钱,给自己放了6个月的假,这六个月里我看了三四十本书,写了三四万行的代码,我不为老板打工,不为考试成绩,更不为发表Paper,我学习看书泡图书馆,乃是境由心生,学从乐起。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1,在经历了豆瓣/人人/雅虎北京/iHandySoft/易云捷讯持续两周高强度的面试后,我最终从了易云捷讯,一家才成立一年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总是风险与机会并存,而创始人的诚意确实打动了我,让我非常感动。我一直自傲的认为自己的身上具有创业者的气质,我也坚信自己在经过一定的积累后,一定会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东西。学者、行者和企业家,这是我目前给自己定的几个可选的人生方向,现在来看,技术起步的企业家也许是我更可能走的路。 我一直认为行者气质和企业家气质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安分,爱折腾,独立自主的想法和判断能力,加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我一直想创业,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
“从六楼俯视校园,各种树木摇曳着缤纷的绿,映着高楼和远山。而在寒冷的冬天里,缤纷落尽,繁华消亡,只留下黑色或褐色的枝干,如一支支手伸向清白的天空。可是这些光秃秃的枝干就是树的本来面目吗?冬日看去,便觉万物终归于寂,可是后面还有个春天,有那黝黑的枝干上刹时间涌出绿芽的生机。我总觉得在这些苦难的背后,有什么力量正在生长2。”
半年前我来到北大的时候,北大尚未开学,教室和图书馆都关着门;半年后我要开始工作离开北大的时候,暑假已经开始,教室和图书馆又都关了门。我看着这苦难背后的力量从无到有,从萧瑟到繁华,心中不断地提醒着自己,即使“缤纷落尽、繁华消亡”,青春绝版,也不要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
仅以此文,纪念那一个个美好的未名湖畔图书馆中阳光四溢的午后。
Footnotes:
1 我去面试豆瓣的时候,豆瓣网的耿新跃老师问我为何离职为何现在又找工作,我就大概解释了一番,于是就有了这句话,至于内涵嘛,你懂的。
2 这段话是一个IMO满分金牌得主的文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78a2b0100mwpb.html。
少即是多——兼谈对SNS的看法
网络的普及,让知识的获取变得空前便利,也让噪音的弥漫变得防不胜防。 ——题记
1 SNS小议
我一直对SNS持踌躇的态度,这里所说的SNS包括但不限于人人、新浪微博、QQ、Facebook、Twitter等。事实上我也有一段时间曾经非常沉迷于校内网(人人网的前身),也会用Nokia 6670在http://m.xiaonei.com 上发表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和所谓的人生感悟,然后强迫症般地不断刷新刷新,等待着盼望着翘首着“朋友”的回复,尽管这些“朋友”可能有30%完全没见过面,另30%仅仅是点头之交,再30%比较熟但谈不上铁,真正熟的知心朋友可能根本就不在乎你这些烂事——“擦,你个SB,别总在老子面前买萌了”。
大二,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挂了七八门不小也不大的课,丢了一个爱的深沉的社团,弄得自己半年深居简出,沉迷网络,靠youku土豆,笑傲江湖勉强度日。都说时间是医治伤痛的良药,回过神来,我发现,在你最最痛苦的时候,哪怕是你最亲最铁的朋友,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你的痛苦,更何况承担? 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独力承担,尽管有时独立难支,也要咬牙硬挺。 这之后的半年,我删除了自己所有的校内日志,并开始学习linux、开始补课、开始尝试着重新带一些户外活动,培养一下接班人——虽然名义上我深爱的社团由于种种原因挫骨扬灰、烟消云散了。那半年我过得充实、快乐,不但培养了几个户外的新人,新交了几个朋友,交接了自己的责任和工作,也开始学习linux,进入开源软件的精彩世界。我的大学,前两年围绕着户外,围绕着社团和社团的兄弟们运转,后两年围绕着开源和自由的学习精神运转,我经历过单车旅行路上风雨的洗礼,看过东极岛的日出,矮拉山的彩虹,挂了十几门课,但也学会了linux命令行下运指如飞键如舞蹈的畅快淋漓。
我渐渐的发现,校内上一方面有我很多不大不小的朋友,我想要去的地方和想拍的照片,另一方面这也充斥了各种诸如“萌翻了、美爆了、雷坏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了”的所谓放松娱乐甚至是”不分享不是xx人“的垃圾信息。更可怕的是,我逐渐发现,一方面,我在这些网站上,浏览垃圾信息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关心朋友“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也许并不需要特别关心绝大多数的朋友,即便是最铁的朋友,他今天吃过什么饭、去了哪些地方,这些也与我没啥大关系。最后的最后,我发现,大量的垃圾式的快餐化的娱乐分享、视频和照片会造成两个极其严重的后果:
-
思考浅薄化。
- 现在的我们,再也难以想象,在某个美好的阳光四溢的午后,合上笔记本,沏壶菊花茶,转一支钢笔,抽一页书签,在一本书上写写画画。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坐在书桌前,玩玩游戏、刷刷微博、浏览一篇又一篇的吐槽八卦日志。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微博的存在使得思考浅薄化变得愈发严重1。我们没有生活在诗词曲赋的唐宋时代,这个事实使得140字很难表达出某种深刻的思想,更多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乌七八糟的文字碎片,这些文字碎片就像肯德基麦当劳里面的薯条一样,蘸上西红柿酱(不蘸也行)就可以吃,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吃,吃这个东西也不需要什么锅碗瓢盆、烹饪调味。只是这些东西吃完了就是吃完了,没有营养,也没有回味。纵观社会化网络的发展,从Telnet、BBS,到个人Blog,再到微博,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想在网络上发表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造就了这两年来微博的井喷以及进一步的信息爆炸2。可是无论网络怎么发展,信息怎样爆炸,在我看来,高质量的正面有益信息所占的百分比并没有提高,简单来讲,就是信噪比没有发生大的波动3。我认为Wikipedia是网络时代首屈一指的超高信噪比的网站,但是除了Wikipedia,我还能想起哪些网站,这些网站上的信息都是对我有益而无害的呢?我想不起来。人人不是,FaceBook不是,微博不是,QQ更不是。如果诸位高朋能够找到类似于Wikipedia这样的宝库,请不吝告诉我,我将不胜感激。
- 思考浅薄化的间接后果就是你很难再去花几个小时连续的时间去阅读一本书了,你很难再去花几个小时连续的时间去想一道题的不同解法了。你也很难写出大段的具有逻辑性的精彩文章来,你所剩的只有只言片语,文字碎片。
-
时间碎片化。
- 如果你稍微懂点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你就是知道Context Switch(上下文切换)这个名词,它说的是计算机CPU在切换不同进程时的一种开销。所以分时系统计算机的效率理论上永远也不会达到100%,因为肯定有一部分资源耗费在进程切换中了。说得更通俗一点,我们可以用初中生都知道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来阐述这个观点。比如你想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十楼,当你耗费了三个包子的体力(这个是总功)终于把水提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不提桶,只提水,只需要耗费两个包子的体力(这个是有用功)就可以了。因为你真正目的是提水,而不是提桶。读者可能说,老兄你这不是废话吗,这么简单地道理还用你磨叽?想提水的话当然需要桶喽。别急。之所以打这个有点荒谬的比方,是因为从吃喝拉撒睡的角度上看,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人的一天24小时(这个是总功),平均有8个小时(这个是无用功)是要耗在床上的(别想歪了哈,我说的是可是正常的睡觉),但是人生下来不是为了睡觉的。人的一辈子可能会干很多事情,比如读书写字画画演讲办企业下馆子,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为了睡觉的。而睡觉又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你想提水,水桶是必不可少的一样。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思考,互联网,尤其是SNS,到底怎样使我们的时间支离破碎?为什么大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如此重要?
-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个理论讲的是,一个人,如果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权威,需要至少一万小时的刻苦专业训练,即便这个人是莫扎特、高斯一样的天才,一万小时也概莫能外。为什么你不是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4?因为当人家已经编写了几万行代码考虑软件架构的时候,你还在骑着自行车绕着院子转圈;当人家已经在考虑大规模网站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的时候,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听明天早晨八点的课;当人家已经在考虑怎样透过自己的网站改变世界的时候,你还在犹豫着是要考研还是要找工作,找工作是要找外企呢还是体制内的呢。我们已经谈到,我们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要耗在睡眠上。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剩余的16小时时间里,吃喝拉撒至少要占用3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13个小时,我们的大脑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Context Switch,效率肯定也是要大打折扣的。有一个理论讲的是,人同一时间内最多只能关注七件事情5。 深入的思考是容不得别人打扰的,一旦中断,思考的大厦就会崩塌,重建的过程往往循环往复、困难重重。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只想和更聪明,至少是和自己一样聪明的人一起工作的原因,资深的Hacker更是如此,他们才没有耐心告诉你Apache该怎么配置呢6。
为什么深入的思考如此重要?因为人类的文明已经到了如此的境地,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你就不可能识他人所不识、知他人所不知。大到一项科学理论的创立,小到一项发明的完成,想要影响世界,make a difference, 没有少则几年长则半生的苦苦思索,就想把人类已经发展到如此高度的文明再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大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如此重要?因为没有大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就不会有深入的思考。 而微博、QQ、360以及最普通的桌面上搜狐、迅雷新闻首页弹出窗口的存在,弥漫在电脑LED上各种各样的名叫distraction的东西,会让你的思考深度曲线像正弦函数一般,摇摆不定,上下颤动7。
以上讲了这么多,诸位读者可能会觉得我这个人太偏激了。毕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发端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末端的互联网终将引领整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被我这么一说,倒好像成了吞噬人生毁灭梦想的洪水猛兽了。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热爱互联网,也热爱互联网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底层设施——开源自由的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高尚品德——自由、分享的精神。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如此,读书也是如此。而我采取的策略就是“取我所需,防我所恶“,核心精神就是本文的题目——“少即是多”。由此这四字箴言延伸而来,具体到生活中(不仅仅是对待互联网),就是:
- 少见些人
- 少说些话
- 多读些书
- 多做些事
2 少见些人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朴树《那些花儿》
大学伊始,我非常幸运地加入了旅行者户外。这里有一群人,他们猥琐、腐败、自虐,他们行走、思考,他们始终在路上。他们是行者,而行者是无疆的。就好象命中注定一般,我庆幸来到浙大而没有选择去上交,庆幸提前半年过来上预科,碰巧就看到了这群人,碰巧就加入了这个组织,从此释放了深埋于我血液中骨子里十八年的流浪旅行的冲动。这之后的两年,靠着一辆单车,我几乎走遍了浙江省的各个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画了几条长长的线圈。我热爱这里的人,热爱这里的坦诚相待,热爱这里的无拘无束。我感觉我找到了组织,沉迷其中,不可自拔8。
这之后的两年,我接受了社团的工作,当上了社团的会长,带领着一群人山山水水并和学校团委保守派做不朽的抗争,见识到了比我早四年的学长和比我晚四年的学弟,见证了一个社团由巅峰到低谷到在我手中彻底除名毁灭最后又凤凰涅磐浴火永生的全过程,这期间当然免不了人员的去留摩擦,以及日久天长的隔阂和疙瘩。有的时候我常常分不清楚,我究竟是热爱这个组织多一点还是热爱这个组织里的人多一点,又或是,我两者都不爱,我只爱旅行,爱组织爱人只是因为爱屋及乌?
什么是真正的行者?行者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行者仅仅是骑着单车去拉萨吗?仅仅是搭车去柏林吗?仅仅是十年不变的背包旅行吗?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至今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骑车了。因为在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户外和骑车对于我来说,差不多只是重复劳动罢了。
到了大三,当我交接了手上的工作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之后,我开始越发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感情是靠缘分的。没有什么特别的道理,有的人就能和你贴的很近,即便你们物理上远在天边;而有的人,即便是出去旅行睡一个帐篷,也难免会有隔阂。我曾经天真的幻想,大家一起去旅行是一种极好的交友的方式,因为热爱旅行的人一定是坦荡的、诚实的、热爱自然的、激情澎湃的。这不正是我欣赏的人吗?可是很奇怪,一场旅行过去,大家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各自依旧。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所谓旅行,不过是逃离烦恼、暂时放松,给自己打一针麻醉针的好方法而已。是我看得太重了。
这之后我一个人,对,就一个人,踏着一辆单车走了几千公理的路,抛洒了一路的汗水。有人问,为什么不找个伴?会不会感到孤单?也许吧。也许人生的基调就是孤独的,而你要独自习惯这种孤独。史铁生说,“没有什么能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9”。
真正的朋友不需要保持频繁的联系,需要频繁的联系才能保持朋友关系的人,也许并不是真正的朋友。70%的社交(包括饭局)都是很无聊的10。 所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生日时没有收到我的礼物,并不代表我的心里没有记挂着你。下次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我相信,亲切依旧,我会亲自为你下厨,做几个小菜,然后给你讲一讲我最近在做的事情、看的书籍、开发的自由软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缘起缘落,让我们顺其自然。云卷云舒,片刻的相聚并不能代表永恒,也许我们的友情会化作雨水,飘飘然的,润物于无声。原谅我好久没有和你打招呼,原谅我好久没有向你告知我的近况吧。我最近很好,但愿你也一样。
3 少说些话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Linus Torvalds
3月份的时候很幸运领到了WPS for Linux的邀请码,做了一些小事,也参与了一些论坛讨论。但是讨论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帖子。比如有人建议金山出个操作系统、有人建议金山出一款输入法,更有甚者,还有人要求金山放弃QT,直接用Xlib编程,原因是他想要获得原生的界面效果;还有人要求金山出一款类似Office的VBA的中文扩展编程语言,注意,是中文编程语言。对于后面两位天外来客,我只能说,你们实在太高估我们地球人的能力了,仿佛软件中的QT就像积木一样,拔下来就可以换的。我劝你们还是多读读我们地球人的书,对我们地球人的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再来说这说那。
所以我现在说话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有朝一日,我的言论就像两位天外来客的言语一样,幼稚无知,却不自知。Talk is cheap。每个人都可以豪言壮语,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信守承诺,坚持到底。所以要少说,多做,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说错了话,却不自知。
我们还谈到,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并没有改变互联网本身的信噪比,相反,我倒觉得互联网的发展是不断在降低互联网本身的信噪比,换言之,互联网上的噪声会越来越多,而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言论会越来越少。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海洋,那么现在的互联网,水面上水体里已经充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文字碎片和信息垃圾。 而这种趋势恰恰又是互联网繁荣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因为互联网若想发展,就必须从阳春白雪的APRANET ——只给学校、教授和国防部用的网络,逐渐变成平等、开放、自由、信息获取和制造愈发方便的INTERNET。所以你会发现,从Telnet到BBS,从个人Blog到MicroBlog,我们制造信息的流程越来越简单,分享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扁平,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迅捷。这极大地满足了劳苦大众唠叨猎奇和八卦的本性,使得原先在路灯下大叔旁棋盘边上的家长里短转移到了互联网上,特别是微博上。而事实上是,这些“碎碎念”般的文字碎片对你个人而言,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因为它会使你的思维和时间变得“碎碎念”化,这点我前面已经阐述过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互联网“碎碎念”化的这种趋势,但是一方面可以从自身做起,少给互联网制造一些垃圾信息(事实上我也会碎碎念,只不过我的主战场在豆瓣,看得人少,所以我也就不必担心会过多干扰他人的思维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想办法给互联网制造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恬不知耻的例子,比如这篇博客^_^ 。
4 多读些书
“求知欲是治疗无聊的良方,求知欲本身无药可治11。”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曾经苦苦思索,人为了什么而活?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两个字:快乐。具体说来,活着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二是为了给他人带去快乐。这几乎也可以推导出另一个重要的命题——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12。我们常常讲,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选择的出身,无法追回的时间,聚散离别的亲友,独自一人的落寞,无可避免,无法选择。但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经历恐怖的文革,却享受了改革的成果。所以我相信,在这篇文章的众位读者里,95%的人都没有也不会有过饿肚子的感觉。 那么归结起来,我们活着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反正得找点乐子,否则会无聊,会空虚,再之后就是碎碎念了^_^ 。
找乐子的方式各种各样,找到的乐子也不一而足。 乐子有深浅之分、长短之别。 读书所带来的乐趣,深邃而持久,远比饱餐一顿、高歌一曲更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可悲的是,人们已经不再阅读了,连乔布斯都这么说。有人说,使人毕业后拉开差距的,不是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而是8小时外的业余时间。我承认这句话很有道理也很精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并不是100%赞同这种说法。因为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很纯粹的活动,就是为了读书,完全不是为了什么拉开差距,更不要妄谈钱权地位影响力了(这可能是很多人对于差距的定义吧)。越是为了“拉开差距”而去读书的人,其往往会越走越偏,领会不到读书的真谛。
这或许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和恶果吧。
5 多做些事
“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去分辨二者的不同。” ——李开复
我相信,如果李开复老师不是童年就移居美国,今天的创新工厂可能未必存在;如果陈士骏先生不是童年就移居了美国,也未必会有Youtube。有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比如出身。一个农民的儿子和一个教授的儿子起点是不一样的;一个贵州山区的孩子和一个北京的孩子,出路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常有人讲,Your time is limited, you must follow your heart13。可是很多人连明白这个道理的机会都没有,一辈子就那么过去了。我很庆幸,在我二十岁出头,还不算太晚的时候,就已经明白"follow my heart(我随心动)"的这个道理了,所以我是个不循礼法、不懂屈服、特别能折腾的人。因为我明白,生命有限,如果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我就是在变相延长着我自己的生命。
我有一个观点,人生在于有目的地折腾。
我现在还有一个烦恼,就是始终无法克服起床困难综合症。
6 生命的维度
如果你看过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你就会理解在艾舍儿的画作《爬虫》中的蜥蜴的困境,它生活在二维空间,因而几乎永远无法得到直观的三维认识。三维空间对二维动物的想象力而言,就如四维空间的相对论之于绝大多数人类的认知一样(我也不理解相对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谈维度?什么是生命的维度?
我以为,人的生命是有维度的,读书是生命的一个维度,旅行是生命的另一个维度,写作画画也可以是生命的一个维度,搞科研发论文也可以是生命的一个维度。更多的维度需要由你自己来定义。之所以借用Dimensions的引用,是想说明一个观点,那就是人要勇于尝试。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料,什么样的尝试会给你打来什么样的机遇、会给你的生命增加怎样的维度。生命的维度越高,人判断事情的本领也会越强,正如三维空间的人类比之于二维空间上的蜥蜴,可以看懂正立方体,但是比之于四维空间的人(假设有这样的生物),我们又几乎无法理解超立方体的存在了。但是你不理解,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它一直在,只是你无法领略它的美。
旅行就是这样。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无法想象,一个人,可以盯着烈日、冒着风雨、背着行李、踏着单车冲上青藏高原,但后来我做到了,其实也远没有那么难。一旦你意识到外维空间的存在,你就会像影片中那只爬出二维空间走进三维空间的蜥蜴一样,领略高维空间的美,并看着自己的同伴在低维空间力徘徊迷茫,不知所措。旅行带给了我很多财富,它让我更淡定地面对惨淡的人生,并且去尝试在各个角度上寻找突破,不断地想办法给自己的生命拓展出新的维度。
7 求于至简,归于永恒
在所有的SNS网站以及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我最喜欢的是豆瓣。它没有微博的喧闹,也没有校内的八卦无聊。它不跟风,却坚持自己的理念,做一家慢公司14,通过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绝对专注和持续改进,不断的改进用户体验,给用户创造价值。虽然这个过程难免一波三折,并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绝大多数是因为狗日的中国网络审查制度),但是不可否认,豆瓣网的整体用户素质绝对是各大SNS中数一数二的。单凭这点,就足以让我抛弃所有其他的SNS,投身豆瓣了。更可贵的是,豆瓣是一个高信噪比的网站,我在上面的所得,包括高手的书评影评、一些颇有质量的博文订阅,以及对自己学习历程的记录,都让我受益匪浅。
顺便说一句,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惯用手法就是耍流氓,不光对美帝耍,对国内用户也毫不客气。鉴别这类流氓网站有一个最简单的一个评判标准——看看能不能方便的注销账户。 以此标准,百度、新浪、人人都是流氓网站,操着为用户服务的口号,背地里却耍着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手段,就是不让你注销、就是不让你离开、就是要不断地发邮件骚扰你、就是想让你“多回头看我两眼”、就是想让你的时间思考碎碎化。他娘的,如果不是有GFW的存在,我会用人人、百度?
少即是多,试着使自己的生活简单化、心灵单纯化,给自己留出点时间看看书、写写字,哪怕做做白日梦也好的。
只有求于至简,才能归于永恒。15
--
Footnotes:
1 我没有说微博不好,事实上我认为微博和BBS、博客一样,是网络信息源平民化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必要产物。
2 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打着“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的创业的和非创业的公司企业^_^ 。
4 参看这篇 《Facebook效应》 的书评
5 未鹏的《暗时间》这本书里,有关于语言、思维、大脑、时间非常精彩的论述。
6 阮一峰翻译的的《软件随想录》 里面有一些非常精辟的关于聪明人、Hacker的论述。
7 如何避免这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这是我写作这篇文章和《打造高效的工作环境》系列文章的主要动因之一。
8 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是改变世界、成就梦想的必由之路。
9 感谢Wooooonderful告知我这句话。
10 70%…这个是俞敏洪老师微博上的观点,这里再次郑重推荐下俞敏洪老师的"创业传记", 会让你对人生、中国的人情社会,以及朋友关系有很深的思考。
11 豆瓣上的一句话,忘记出处了
12 这也是俞敏洪老师的观点。
再见,2011
还有两个小时就要踏上去往哈尔滨的旅程。回首2011,颇多感慨。这一年我23周岁,从16岁离家求学至今,这是第七个年头。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我开始正式从学校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其余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条主线在转。
1 学业
2011年上半年的主题就是学业了。具体说来,就是我为了所谓一个学位的虚名, 每天殚精竭虑,为了最后的几门考试和毕业设计奔命不息。3月1日回校,7月5日拿到毕业证,6日离杭。这期间混过10+门课,外加一门毕业设计。至此对中国的学术体系彻底失望,再也不想回头。
临毕业之际,许多人邀我参加各种活动,除了少数不得不去的几个,诸如旅行者毕业散伙饭,其余则一律回绝。有些人散去之后,终究不会再见,索性随缘,何必再添一场饭局、游戏,徒增无趣?
2 工作
2011年下半年的主题是工作。我所在的小组负责百度Hadoop集群的运维工作。面对着15000+的机器资源,如何更合理的利用、管理这庞大的资源,对于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纵观业界,开源的Hadoop生态圈已成,各种周边工具诸如chukwa、ganglia、 nagios等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如运维这些成套的系统,每个公司却有每个公司 的不同做法了,这也是一个IT公司安身立命、独立于世的重要资本。
开始的时候,由于新人入职,学习培训,加上组内的照顾,自觉工作十分有趣。 到10月份,在真正接手集群的时候,事情陡然增多,各种会议沟通、预算报表让 我十分疲惫,加上部门人员变动,新来的老大和我脾气并不对味,因此让我萌生了要走的念头。
Anyway,在百度,我见识到了巨型公司运营的基本流程,接触到了浩瀚如海的机器资源以及相伴而来的各种故障,并有幸和牛人们一起并肩战斗(虽然我是为他们提供底层服务的……),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受益匪浅。
两年内,从我正式开始认真学习计算机开始,我从一个小破烂的实验室,到淘宝的实习,再到百度的分布式运维小组,平台越来越大。只不过,随着平台的扩大, 其所带来的沟通成本也会倍增。在百度,我平均每天发十五封邮件,每天花3-5个小时在聊天工具上,每周至少开3个会,每周至少写两份文档(包括周报), 这一切的一切大大得压缩了我学习底层技术、编写代码的时间。所以我决定离开,嗯,在年后。
3 经济
2011年的一个重要人生里程碑是我第一次实现了经济独立,并且在年底12月份初的时候成了一个所谓的“万元户”。如果说,学生时代,是有钱没时间,那么, 工作时代,就是有时间没钱。我希望,在下一个七年,等到我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实现一种高层次的财务自由。
说到底,我依旧是个俗人,逃脱不了俗世的纷纷扰扰。所谓自由,有的时候,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是自己不想干什么的时候,就可以不干什么。
4 专业
2011年,我在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已经做到尽心尽力。
2011年下半年的专业关键词是Lisp。在8-12月4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工作上的需要,偶尔分神去学习下Java和Hadoop的相关知识,剩余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Lisp的学习上。
学习Lisp让我发现了编程语言的另一个世界,正如学习Linux让我发现了操作系统的另一个世界。我在Lisp身上找到了很多以前我学习的编程语言不曾体会到的东西,诸如交互式的编程环境、简单和谐的S-expression、强大的macro,等等等等。我觉得,通过lisp的学习,我开始逐渐登堂入室,窥得计算机科学的本质。 我开始理解了很多以前不曾理解、似是而非的概念,诸如code is data、序列化、 xml与ant,我现在能以lisp的观点重新审视MapReduce编程模型,而SICP的前两 章内容,更让我领略到了combination和abstraction的绝妙组合。
2012,我希望我在Lisp学习上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完成所有sicp的习题,完成 《On Lisp》的阅读和《PAIP》,并且深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另外一本经典书籍——《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我觉的SICP和CSAPP代表了计算机科学的两个方向,前者讲的是计算的本质,也就是编程语言和数学,后者讲的是计算机,也就是编程语言的底层支撑。
5 阅读
2011年我依旧保持着优秀的阅读习惯和进度,即便是在百度繁忙的工作之余,我 也会保持每周20-30个小时的独自阅读时间,我以此为荣,并以此作为我以后安身立命、闯荡江湖的资本。我非常享受这闲暇的时光,再也不用为了考试、分数去阅读,我可以递归的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资料,从scheme,到lisp,到 emacs,到ai,所读无穷、所识无尽,所乐无限。
6 观影
2011年我的观影活动极其频繁,整整一年,我大概看了不下170部电影和电视剧, 还不包括重温以前的一些经典片诸如《暗算》、《亮剑》等等。
重点推荐:
-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 俞敏洪《创业传记》
- 《迁徙的鸟》
- 《猫咪物语》
- 《谍影重重》
7 旅行
2011年我并没有大的旅行动作和计划。而事实上,除了08年那次杭州到拉萨45天疯狂的旅程,旅行之于我,随着年月的逝去,从一个压抑很久的梦想,逐渐的演变成一种北大教室内静静读书的安详。
我不希望做一个旅游暴发户。所以对于《背包十年》,一笑而过。我觉得,旅行者没有必要把旅行说的那么高尚,这个世界需要一往无前的行者,也需要在各个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工人。《背包十年》的作者说白领的工作是“每分每秒都很精 致,但每分每秒都是无聊”,未免太过偏激,对自己的生活太过傲娇,我想,他这辈子大概也不会体会到数学和计算理论的和谐之美了。
8 社交
2011年并没有重量级的良师益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印记。一方面是由于我个人逐渐收敛自己的社交圈,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一些更值得我去思考、去做的事情上,另一方面也许是年岁增长,并步入职场的缘故。
人生苦短,诱惑太多。我们生命中90%的人,到头来大家不过是一场过客。随遇而安,随缘而乐。对于人际关系,该说不的饭局就说不,省下的宝贵时间,留给自己,即便是空虚寂寞,也会让自己更加明了自己不喜欢什么,这就有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更喜欢的东西。
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的一切快乐皆来源于此。
9 展望
总的来说,2011年至于我,说不上丰富,却多了一份安定与安详。我想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开始明白,生活不仅仅是要做加法,必要的时候,也要做一些减法。 在人生60多年的旅程中,背负太多的东西,只会让你走的更慢。
想下海游泳,就要脱掉身上的衣服;想登高而呼,就要卸下身上的重担。2012, 我来了。
Resize VirtualBox VDI file
在天朝做一个Linuxer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众多所谓的programmer整天捧着万年不变的WinXP和IE6,嘴里念叨着ASP、.NET圣经,以为自己脑门里想的眼睛里看到的就是整个天空。
所以VirtualBox依旧Linuxer一件必备的武器,不时地拿出来应付一下所谓“老板的文档”、“学校的教务系统”啊,等等诸如此类。前两天收拾公司新配的thinkpad x220i的时候,本来打算装双系统,可是不知怎么的,XP莫名其妙的启动蓝屏。一怒之下格了整个系统,重装了ArchLinux。装的过程一波三折,主要是x220i的硬件驱动问题,非常头痛,日后开一篇文章再叙。
VirtualBox的虚拟XP最初设定硬盘大小为10G,最近已经占到了9G的使用率,急需扩容。网搜共找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GParted拷贝硬盘的方法,比较麻烦,但是更为通用;另一种是VirtualBox 4.x新加的一条命令,非常简单:
VBoxManage modifyhd winxp.vdi --resize 50000
但是这样调整后,VirtualBox已经可以识别出硬盘调整后的容量大小(50G),而虚拟的XP系统C盘依然显示调整之前的容量。无碍,再去下载一个Windows分区软件EASEUS Partition Master Home Edition V8.0.1,在里面会有调整C盘分区的操作,该操作会把剩余没有识别出来的40G的unallocated的空间合并到C盘里面。
剩下需要解决的是虚拟XP的网银问题,不过我对此不抱什么希望。试试看吧。顺便吐嘈一句,早晨等公交等了40分钟,晚上等到同一辆公交,可是公交开了一站就抛锚了,换车的过程中钱包丢了,点背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