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始于足下 - 行走,思考,在路上

慎言多思

世界很小,互联网很大。昨夜随手写的一篇文章,不知受到了哪位仁兄的抬爱,被转到了百度运维的Hi群里,搞得我险些被请去“喝茶”……半夜5点发的文章,早晨9点左右,由于豆瓣九点的推荐,访问量开始突增,到了正午,豆瓣九点上已经有了近五十条推荐……而我的个人豆瓣“粉丝”也激增了20+(增幅达20%),博客也多了很多订阅者。更奇怪的是,这篇文章到了下午5点左右的时间,豆瓣九点上的链接已经莫名失效了1。我又尝试去微博上搜索了下,只搜到了3-4条,最下面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从各种渠道收集的反馈,多数人的看法是诸如“文章比较犀利”,“有同感”之类,还有一位仁兄说这是“loser的文章,看看即可”,一位与我素未谋面的仁兄说“我知道这位刺头是谁……淘宝有怎样怎样的问题……腾讯有怎样怎样的问题……”,还有的说“文章里有个人情绪,但也有原因分析,只是分析的不够深入”等等。午饭后一位百度的朋友QQ上告诉我说“你的文章火了,有人转到百度运维官方群了”,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没准要被请去喝茶了……”,然后又接到了几个朋友的电话,跟我说明下说文章的内容有不实之处和个人情绪在,我说我会再做斟酌,酌情修改。

文章大概7000字,写了8个小时左右。最开始只是睡不着觉,然后就琢磨着想写一写关于狼性的看法,后来越写越多,也就不自主的加入了一些个人的情绪在里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只是一个小小的OP,可能看不到那么高,也看不到那么远,因此文章的各种内容观点均出自个人,与别人无关,我会为我的言论负责。

首先我诚恳地向kain同志道歉。因为我的疏忽对你做出了错误的评价。坦白地讲,我对kain同志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北大青鸟也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带有很深的下意识的个人偏见。我以前并不知道kain同志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化学专业出身,靠着自己的兴趣和努力走上了计算机这条路,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百度,我应该对此表示恭贺。我欣赏有想法、有主见、有自己个人兴趣并按照自己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人。事实上我觉的我也是这样的人2。碰巧我在大学之前也是学习化学竞赛的,几乎不会使用电脑,大学前两年忙于户外社团,对计算机的系统学习是大三以后的事情。你说的对,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代表什么,而别人的偏见在短时间内又难于消解,总会无意间就碰上有心无心看扁你的人。对此我在此表示诚恳的抱歉,也感谢你让我对我自身的缺陷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我也觉得,无论别人怎么看轻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裁判。一个心怀优秀信念并不断努力的自己,即便碰上一些挫折,误解,只要自己对自己怀有信心,那么别人的评价再多,也“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

其次,关于Hadoop开源方面,由于我并不是Hadoop的RD,因此关于“几乎没有对Hadoop社区的开源回馈”这句话是不准确的。Hadoop的一个C++框架HCE是百度自己独立开发的,测试显示其效率高于传统的Hadoop程序,并且已经开源。Hadoop之外,其他的开源项目,我了解的有一个UEditor,百度前端团队有一些开源的项目,参考https://github.com/BaiduFE,剩下的我所知有限。

以上两点我已经在原有文章中做了更正。至于各条怪现状,由于上篇文章掺杂着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在内,因此难免有“吐糟”,“百度黑”的嫌疑。回过头来我也想过,如果将我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去掉,那么文章本身是否会变得更客观理性更具有参考价值一些。挑几条再简单阐述下吧。

关于洗脑,我认为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是员工熟悉公司文化、制度、理念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有两点我认为需要改进,一是学习方式上,可以讨论,但是我认为“毛主席语录“式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应该要允许部分”异类“的存在,你倡导“快速迭代,越变越美”,但也要允许“慢工出细活”,“一炮打响”的存在;二是要与时俱进,我记得书里面好像有关于有啊的故事,但是有啊后来失败了,却没有一个地方对有啊的失败做个总结和反思,这就难免会让人对公司所灌输的理念产生怀疑。

关于开源,这方面我强烈建议百度拥抱开源,不要死守着老观念不放。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没有公司气氛的烘托,光靠几个有心的底层RD敲敲打打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至于为什么要拥抱开源,这个就不再多做讨论了。

关于KPI驱动,这点尤其需要改变。我坚持认为“上下异心”是百度当前最大的发展阻力。但是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要让底层技术人员放开手脚去做、去闯、去创新,也要让中层的管理者们转变KPI报表为王的管理策略,真真正正的去抓一些实际的东西。作为一个一流的互联网公司,用wiki的方式手工维护记录可用机器列表,用人肉的方式每周去copy/paste数据到固定的模板里生成报表周报,这种行为可以视为科技公司的一种耻辱。要大力推行工具文化,自动化不是一句口号,是一点一滴。

关于会议沟通,这个大概是大公司的通病了。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工具不到位,自动化的东西做得不够好,所以不得不通过人力反复沟通确认来完成事情。在Hadoop组搞机器预算的时候,每次都是人肉Excel,反复打电话确认。而这些不必要的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开发一个成熟的预算系统来解决的。后来也确实有人做出了预算系统的原型,Lisp写的,我接手的时候还修复了几个bug,可惜这么个原型系统毕竟只是个人的业余工作,加上沟通电话实在太多,没有精力完善,上面也不重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自由上班,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中国很多企业的通病就是员工一迟到就扣钱批评,但员工加班晚归却视而不见。百度当然没有这样,并且百度的工作时间,以及加班补贴和调休制度都还算比较完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沟通,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

关于Geek,我不认为用Linux/Mac就是Geek的一种表现,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其入职预装的系统依旧是10年前的Windows XP,难免很让某些人(诸如我这样的)大倒胃口。Geek不是一个操作系统,也不是一个手机一个平板,Geek更多的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倾向于用机器来代替人,DRY,对代码的洁癖,对工作效率的追求,对文档排版这类美感细节的敏感。不要小看这类细节,细节代表着专业性,比如说技术博客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排版规范,简洁,同时要有合理的代码高亮。但是百度很多“官方”的技术博客并没有做到基本的整洁规范,比如这里这里这里。多余的话不多说,如果你认为这些所谓文档排版,代码洁癖无所谓的话,我也无话可说。

关于有啊。其实这个事情我了解的并不多,我入职的时候有啊基本上已经散了。但是正因为了解不多所以我才在这里提出,因为我从未看到过公司层面上对自己做的任何失败的产品有过任何的反思。还是那句话,员工犯错可以批评可以扣KPI,但是如果公司犯错了呢?如果由于高管的失误造成公司的损失和员工职业发展的挫折,又该如何呢?再进一步,如果Robin犯错了呢?我觉得百度的高管应该认真反思下这个事情,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拉下面子做自我批评,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犯了错都是员工的,做好都是自己的。

最后的最后,还是再允许我多絮叨几句吧。首先我不是一个百度黑,我在百度长了很多见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也有幸和部分真正的牛人有过一面之缘,管中窥豹,了解下他们的工作,给自己树立个目标。我所指出的这些问题,我相信至少还是有一部分是许多百度同学的共识,只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像我这种离职的员工更加方便的开口讲述。我希望百度能够更多地倾听底层技术人员的声音,不要总是脱离群众去制定自己辉煌的战略路线。我希望百度发展的更好,但我也明白知易行难的道理,作为曾经的百度人,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其次是每个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不足,百度如此,腾讯如此,淘宝也是如此,毕竟时间并无完美之物,而人生之不如意又十之八九,我觉得多数情况下可以变通,但也不要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其三,我想说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8小时之外的功夫也许有时比8小时之内的功夫更加重要。所以我也提醒各位和我一样初入职场的同学,与其天天扑在工作上,能否多花些精力在工作外,然后反过来提升工作的效率,从而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呢?

至于我个人的经历结果,我并没有太多的遗憾甚至抱怨,或许是我运气不好,又或许是我能力真的有限而我没有意识到。事情已经过去,多说无益,只求各位看官也千万不要把我看成一个高级文艺的“百度黑”。感谢一直关心我的朋友,我现在过得很好,住在北大附近,离未名湖五分钟的路程;工作不是太忙,用Linux+Emacs+Git+Python做着我喜欢做的事情,OpenStack教给了我很多;每天晚上归家奢侈地享受4个小时的阅读(悦读);间或周末去北大看场电影;赚得钱够家用,也能随心所欲的买书;沉浸在lambda的程序世界里;有个关心我的妞在身边。总之,一切都很好。

谨以此文,纪念我那九个月“不合格”的百度岁月。

--

Footnotes:

1 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应该是九点的bug,一篇文章如果被九点抓取过来后又修改过,那么九点的链接就会失效。但是这次文章发表之后直到工作下班我没有对文章本身做过任何修改,所以很奇怪……

2 我认为,一个人对他人的欣赏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互补性欣赏,也就是在他人身上找到了自己身上没有的但值得学习的东西,另一种是印证性欣赏,也就是找到了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

 

李彦宏的“罪己诏”

1 离开

离开百度已经一年多了。

间或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百度。找工作的时候问,工作了几个月后还是会有人问。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说A)试用期没通过不得不卷铺盖走人?还是说B)自己工作不爽主动离职?事实上我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说B。被炒鱿鱼这种事当然是不光彩的,只是有的时候懒得解释,也就随便撒个小慌,一笑而过。我会跟人家说,他娘的我也想炒掉那个操蛋老板,只是我没有那个权利,被暗算了吗?

间或也有百度的同事打来电话,跟我抱怨说工作上如何束手束脚无法施展。两个月前,Robin一封狼性邮件,将百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通篇读下来,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吃人”。

2 狼性

中国的领导似乎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1,神圣不可侵犯。事情做好了,功劳都是自己的,心情好了赏仨瓜俩枣给手底下辛苦干活的员工;事情搞砸了,就开始埋怨员工不好好干活,没有“奉献自己100%的热血和青春”。

10年初Google退出中国后,百度已然躺在印钞机上数了两年的钱,其员工规模也从不到五千人膨胀到了接近两万人。不过,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这艘航母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航向,在通往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偏……

无可否认,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中,百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废话一),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废话二),即便在百度略显疲惫衰落的今天,它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界当之无愧的三大巨头之一(废话三)。这里有(一些)中国顶尖的工程师,(比较)海量的数据,(比较)庞大的机器规模以及许许多多在很多公司、高校和实验室都无法找到的学习工作环境(废话四,你能指望学校的实验室搭建千台规模的集群供你把玩吗?)可是我们也异常遗憾的看到,凤巢以后:

  • 百度已经很久没有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了(典型的如03-06年的知道、百科和贴吧)。
  • 百度迄今为止所有的国际化努力都是失败的。
  • 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相比较其余互联网公司,百度毫无建树。

一个手握百亿现金流,掌握中国互联网生杀大权的公司,竟然几年之内拿不出响当当的产品,Robin首先想到的是员工不够拼命,因此任何“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的人,都是小资,都是要被淘汰的。可是我不明白的是,“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这个有错吗?绝大多数的人死之前,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家庭、朋友、亲情。人之所以成为人而不是一部工作机器,正是因为人生中有比工作更为重要的东西。我热爱我的家庭朋友,也享受下班归来灯下漫笔读书的时光,这个有错吗?

没错,作为老板,你当然可以挥舞着狼牙大棒叫你的员工一边加班一边喊爽,但这种所谓狼性是由上而下的,不会长久。我认为,百度当今最大的问题在于上下异心。上层想要业绩要改变要漂亮的报表,中层欺上瞒下只看KPI,每天想着怎样弄份漂亮的报表好生存下去越爬越高,而底层技术人员确实想做一些技术上的事情,但被中层经理压制,有心无力。技术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所谓的业绩报表,除了欺上瞒下,就是自欺自娱。房地产企业的土地房子可以升值,但互联网企业的代码机器却会腐朽。

3 岁月

即便算上实习,我在百度待的时间也只有九个月,不到一年。从最初的新鲜兴奋,到最后悲剧性的离开,这期间各种人事变动、技术思考,我几乎从未在博客上写过。今日趁着记忆尚存,偏又莫名辗转难眠,权且将自己在百度的经历,以及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希望对后来人有些帮助。其中陈述可能有失公允,欢迎讨论和指正。

以下逐条列出百度之“怪现状”

3.1 百度论语的洗脑文化

当代企业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新员工洗脑,洗脑的内容也无非就那么几项,一是你现在的公司多么多么好,二是你现在的老板多么多么圣明,三是你现在的工作对公司多么多么重要(对,后勤工作对公司也很重要,搞卫生扫厕所的就更不用提了),四是即使你当前的工作不怎么重要不怎么有趣不怎么符合你的预期只要你好好工作那么多年媳妇熬成婆你总会有出头之日的。洗脑本来无可厚非,特别是在天朝这种神奇的国度里。只是百度也搞这一套,倒真是让刚刚实习入职的我大跌眼镜。我记得那个时候刚刚入职实习的时候发了一本《百度论语》,然后每周开例会的时候,一组人做一圈,每周学习一条,轮流说心得报告,总共29条,可以学习半年了。事实上这本书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书,但这种学习的方式总让我想起七十年代人手一本《毛泽东语录》的场景。书中Robin被写的近乎完美神化,可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百度内部哪里有关于失败产品(典型的比如百度Hi、有啊)的总结。

3.2 封闭的技术开发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没有开源共享的精神,对开源社区索取大于回馈,百度也是如此。这些企业总是以为自己的技术高人一等,又不想做那些”琐碎“的基础工作,将开源的项目拿过来修修补补贴点牛皮藓后就开始到处吹牛逼说什么世界领先国内一流。比如我在的时候,百度宣称自己的Hadoop集群在规模、负载和利用率上是世界前三的。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一,Hadoop不是百度开发的,百度只是打了点补丁做了些定制而已;第二,百度的Hadoop集群数量只有10+个,远远比不上Google 100+个GFS集群这样的规模,其整体的自动化运维水平也差了一个世代;第三,百度所做的所有“改进”很少回馈过开源社区。

其实在Hadoop之前,百度也曾想过开发自己的GFS+MapReduce+BigTable,没错,百度想要开发的系统就是基于Google那三篇著名的论文的2。这个系统叫做Pyramid,其领衔人是王选的高徒阳振坤博士。Pyramid大约开发了2-3年,最终以失败告终,据说最后与Hadoop PK的时候完败下来,阳振坤也在其后离职加盟淘宝3。我不知道Google开发GFS+MapReduce+BigTable用了多久,但是GFS的论文是03年,MapReduce论文是04年,BigTable应该是07年,想来Google应该也是开发了4-6年左右的时间。Pyramid的失败直接导致了Hadoop在百度的崛起,不到两年,Hadoop的机器数量从无到有,很快就突破了万台的规模,并且机房也从北京开始像长三角扩展,百度也终于迈出了跨数据中心的步子,尽管这个步伐似乎比Google慢了5-8年4

不过百度虽然自己用Hadoop用得很High,负载什么的,报表都弄得不错,集群规模也上了国内少有的3000+台,但是却很少对Hadoop社区进行开源回馈。其内部Hadoop是基于Hadoop 0.19-0.20改进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快,一方面依赖社区拿到已有的代码基,整合测试就可上线,同时也不用管什么伦理道德奉献回馈的鸟事,但其缺点就是内部的Hadoop和官方的Hadoop会逐渐越走越远,上游的Patch和改进越到后来会越难引进合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和社区分离,用自己一人之力对抗全球智慧,最终只能自讨苦吃5

我记得有一次内部年会上,有位工程师跳起来问,“公司可不可以做一些开源的产品呢?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从外边拿过来的。”我只记得当时台上的两位高管,其中一位女高管脸色稍变,过了一会又开始讲什么“做开源需要时间精力;好的东西才好意思开源出去,否则会丢脸”什么什么的。我想,一个IT公司有没有勇气拥抱开源,是一个公司是否对自己的技术有足够自信的一个表现。在这方面,百度乏陈可善,不但没有代码,连论文也很少。而淘宝在章文嵩的带领下,其开源已经做的如火如荼,算是国内IT企业中开源做的最好的一个。

3.3 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

百度的内部邮件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这个字眼,可惜作为这封邮件的收件人,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09-11年高速扩张的两年,百度的招人标准降低了很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中国的人才储备有限,有时候即便你想花钱,也不一定能招到足够的人。

你当然无法否认,百度内部有很多牛人,可是大凡拿得上台面的公司,那个手里没有一些牛人呢?重要的是保证整体人才的平均质量,而不是树立几个典型,然后就自吹自擂说自己的工程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3.4 KPI为王

我在Hadoop运维组做到第4个月的时候,一手创立Hadoop运维的经理走了,空降了一位新来的经理。当然,这位经理是不懂Hadoop的,加上他又实在繁忙,所能做的就是从报表入手。比如说每周几千台机器几百条小报警有没有都处理掉,预算做的怎么样,总之都是报表性的东西。至于技术上的,监控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的自动化,怎样统一归约化的整合集群的各个系统,从来就不是他关心的重点。我辛苦两周做出来一个小的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的检测各个集群的一些指标参数,并且支持自定义插件,自动化的生成监测报告发送到邮箱中,他给的评价是“这算啥,T2的工程师都能做”。我当时特别火也特别委屈,心里想“T2的工程师都能做,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做呢?站着说话不腰疼”。

再比如我们每周都要写Hadoop集群运维周报,内容无非是去几个监控系统上鼠标copy/paste一些数据到一个模板里。其实这样的东西完全可以稍微花些人力写点程序抓点网页完成,可是一直没有人做这个事情,大家就这样一周一周的写下来。反正经理要的就是这个,谁管你怎么得来的呢。

当一家技术公司由技术驱动变成KPI驱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不断有前同事跟我聊,说自己想做一些事情,但是经理不让。为什么呢?比如说一个4、5年的产品代码,由于人员的交替加上技术的封闭,必然是有很多丑陋的代码的,这个时候后来接手的人如果是个有责任心又有代码洁癖的人的话,自然就想对代码做些重构和改进。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万一由于这种额外的改动造成产品出现事故,怪谁?经理是不想承担这样的责任的,因为百度的经理不写代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一个技术人员的积极进取心就这样被压制了。还有的经理说,”做,可以做,如果一个星期之内可以完成,就去做”。可是有多少伟大的产品是一个星期内完成的呢?GFS不是,MapReduce也不是。可是经理才不会管这些,他关心的是他的KPI,是报表。一个东西,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就不要做。

所以像Puppet这样的工具是不可能出自百度之手的。即便是工程师在平时的工作之中有一些思考,但也很少能有时间形成系统化的,并且能够走出百度被业界认可的东西的。

3.5 会议,还是会议;总结,还是总结;沟通,还是沟通

百度的会议之多,总结之烦,沟通之杂简直是令人闻风丧胆。我在百度的时候,每周至少开3个会,每个会不少于1个小时;每天发送查看邮件不少于40封;每天花在Hi上交流的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沟通会议时间,还有时间干正事嘛?怎么会需要这么多时间沟通交流呢?首先是百度非常看中邮件文化,所有事无论大小都要有个邮件性的总结,学会设定邮件规则是每个百度人的第一课;其次就是百度的部门极其多,据统计整个公司大概有500多个部门和组,工种单一,想要完成一个Project需要跨越很多部门。这就导致了百度内部的沟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会议室都要提前一周甚至两周才能订上。很多rd都是上午过来处理邮件,下午开会,然后晚饭后写代码6

3.6 自由上班?Shit

百度号称自由上班,但这个所谓的自由上班,每天8小时只多不少7

3.7 部门隔离

没错,百度虽然号称“简单可依赖”,“不唯上”,平等,无“公司政治”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部门繁多,流程繁杂,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光预算、排期、开会就要耗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你去仔细观察百度的产品,你会发现百度的产品风格差异极大。无论是网页产品还是客户端产品,其UI方面从来都没有给人一种非常明朗统一的感觉,能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百度的东西。这方面,苹果做的最好,Google次之,百度毫无章法。

3.8 Geek在哪里?

百度并不是一个Geek公司。Facebook是,Google是,但百度不是。大多数工程师还在用着10年前的XP系统,用着盗版的Office和SecureCRT软件登录SSH写着各种文档和代码。百度的工程师没有追求美感的习惯,这种美感包括但不限于代码风格、文档排版、产品设计等。据我所知,Google的所有代码在提交之间都会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但百度至今没有如此完善的流程。至少在我们组,代码写了一年多,才想到要重新整理,规整风格。百度内部的wiki、代码审查,项目管理系统从来也是破破烂烂,没有类似于Facebook phabricator这样的系统。

3.9 有啊

百度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产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产品,如有啊这般惨烈悲壮8。这样的人,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时间内做出了这样的牺牲和这样的业绩,但最终依然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有的时候,我真的怀疑,当你怀着“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信念去努力去拼搏的时候,你的老板能够看到并且认可你的付出吗?有啊的惨败,百度的高管可曾做过认真的反省?这究竟是公司战略上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员工犯错可以扣钱扣绩效,但如果是公司犯错呢?公司做过这样的检讨吗?

4 无他

最终导致我离职(或者被炒掉)的事件是因为一次不快的沟通。那次沟通中经理对我做出了“好高骛远”的评价,并且不认可我平时业余时间KPI之外的工作成果,说我的东西“连T2的工程师都可以做”。而我当然不认可这种评价,当面顶撞了他,说“不认可这种评价”。这可能直接导致经理认为我是个刺头,无法约束,干脆开掉为好。于是在我转正前一周我接到通知让我滚蛋走人。我将此事告知了我前面三个月的导师,他表示非常震惊。HR也特别奇怪,说一个人怎么前面三个月好好的,到了快要转正的时候突然就被开掉了。

回家之后,我跟妞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偷得浮生半年闲》。

5 箴言

一个人工作的价值(狭义上讲是薪水)正比于这个人的不可替代性。

“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

“即使缤纷落尽,繁华消亡,青春绝版,也不要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

Footnotes:

1 和菜头:放开那些员工和菜头:得罪得罪

2 所以你千万不要相信百度说自己和Google在竞争,事实上如果没有GFW“贸易保护”的话,百度根本没有和Google竞争的技术实力。你要相信,无论是从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和营收上来比,百度和Google都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公司。

3 关于这个项目更多细节,可以参考内部人士尚未写完的Pyramid传奇系列,我接手Hadoop运维的时候,Pyramid已经下线了,只在Wiki上看到过只言片语。

4 Oh,5-8年,IT的一个朝代都过去了。

5 国内IT企业对待开源大多如此,但是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觉醒,比如新浪之于OpenStack

6 参考:一个前百度工程师看百度的狼性

7 参考:工作这些年

8 参考:东宝:为了即将忘却的记忆

----------

这篇文章发表半天后,由于某位不知名的百度仁兄的抬爱,忽然的就火了起来,也吓了我一跳。我写了另外一篇小文作为补充说明:《慎言多思》。如有任何建议指正,欢迎多多指教,xiaohanyu1988@gmail.com。

另,很多人提到说题目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我这里稍微解释下。首先我是明白“罪己诏”这三个字的含义的,取这三个字为题也是有意为之;其次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批判”下Robin的那封狼性邮件,因为我觉得百度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公司层面的而非员工层面,绝不是为了博眼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好,加上引号,算一点修正,剩余不再修改。谢谢诸位提醒。

关于创业

hand in hand我有个习惯,学习或者看书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得拿出一支笔,在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眨眼间入职百度实习已经整整一月,32开软皮小本,潦草不堪,记录着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这个月还是学了很多东西,虽然不是很系统,虽然这让我更加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我以为,知识的学习正如图论中的搜索,分为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而专业的学习往往是在这两种方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另一方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大的视野,对深度的钻研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正如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讲究奇技淫巧,殊不知一些所谓的奇技淫巧到了高等数学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已;但是广度没有深度,之后成为博而不精的庸才。现在的我,广度尚且不足,深度更是有限。

学习之余,更多的是胡思乱想,思考着自己的方向。

比如创业,我认为创业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创业之初,你的心里必须有一种“原始的赤裸裸的冲动”,就是一种“如国现在不去做这件事情,以后想起来会后悔一辈子”这样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所谓“原始的赤裸裸的”,就好比性高潮一样,但也不完全一样–多数人都能体会到性高潮,但是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有这种“随千万人,吾往矣”的冲动。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性冲动是先天注定的,创业的冲动则需要自己去寻找去挖掘。

关于坚持,我认为,坚持的必要条件是你坚持的这件事情一定是你喜欢的。否则坚持的时间和你的痛苦是成正比的–当然这需要你有一根足够敏感的神经,否则你连痛苦都感受不到,就更不要说坚持了。假定你喜欢的事情作为坚持的前提条件和正向因素,日后的阻力、压力、失败、挫折作为坚持的负向因素,当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相抵,而你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前进的方向奋斗不息的动力,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坚持。

当然,坚持并不等同于成功。创业也不仅仅是坚持这么简单的体力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某公司上市产生了几百个百万千万富翁–连司机都成百万富翁了”这样的故事,比如前些天上市的优酷。岂不知,这样的报道就像报道傻子吃馒头一样–“今天吃了四个馒头,没饱,又吃了一个,终于饱了,哎,算了,好笨啊,以后直接吃第五个馒头好了”,可笑至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导致的质变。说白了,就两个字,迭代。快速迭代,越变越美。

很多人看到了马云的成功,却看不到他背后的东西:

  • 马云中学期间就经常去西湖给老外当导游,锻炼自己的英语–好的英语给了他一份谋生的职业(大学教师),给了他扩展国际视野的资本和前提,给了他一个创业到条件(翻译社)。
  • 马云高考考了三次,第一次数学1分,第二次10+分,第三次不到80–看到了吗?这叫厚脸皮承受挫折的能力。
  • 马云爱读武侠小说,戏说江湖醒人世,拈花一笑万山横–一个公司创始者的灵魂常常会永久地留在这个公司,笑傲江湖,看马云见招拆招。
  • 马云的人脉,人格魅力–十八罗汉,在马云家帮哦那个,自己租房,条件是任何时候只要有需要五分钟内必须赶到马云家中;蔡崇信,耶鲁博士,放弃70w美元的年薪跟着马云领每个月500元的工资。
  • 马云的创业经验–杭州的翻译社,中国黄页。
  • 马云的自信与霸气–“五年后,北京就不会这样对我”。
  • 马云的创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服务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创办淘宝给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坚决不做网游不投资房地产。

所以有时我在想,什么时候会去创业?但是我一直想不明白。我觉得我有创业者的潜质和基因,我很幸运地有过三次“原始的赤裸裸的冲动”,那就是高中的化学竞赛,预科时杭州到承德的骑行,大一暑假杭州到拉萨的漂泊。每次都是筹划良久偷偷摸摸,每次都是顶风作案瞒着父母亲人顶着各方的反对,每次都是风吹日晒独自一人永不停歇,每次都是废寝忘食撕破脸皮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每次还都比较幸运,都做成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几捆干柴,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火种,将干柴变成烈火。我,在寻找我的下一个火种。

嚼舌头

1 唠叨与文采

  • 夜深人静,网速还是那么慢,还好豆瓣电台不卡,一个人敲下自己的回忆和琐事。
  • 记性变差了,只能靠文字留住自己的生命。想想如果老的时候,连一点回忆都没有留下,人生是不是很失败呢?想想去了这么多地方,竟然也没有一篇像样的游记。很多事情,就这样不知不觉沉没在时光的灰尘中。算了,废话少说,唠叨唠叨最近的事情吧。
  • 只记得11月初的时候在妞那里休闲慵懒了好些日子。然后回杭补考数字电子技术,索性还是没有过……不过确实是百度拿下之后就没有心思再去研究啥啥二极管与非门了。以后收拾收拾心情再说吧。考完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原本以为考数电的那周是考试周,然后考完数电去听听冬学期的课,没准某些课给你来个期中考试还能蒙一些分数,事实却是,考数电是在春学期最后一次课,然后11.8-11.14才是春学期考试周……于是考完数电后一周没课,就更闲了。但我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就找个本子,苦思冥想,把所有能想到的琐事杂事小事破事都想了出来,列了个list,大概有二十项左右。然后就开始一项一项的消灭。因此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看官,接下来的事情极其琐碎,如果您的时间宝贵,还是赶快跳过,如果是Firefox的话,直接快捷键Ctrl+W更好。
  • 我是个没文化的人,知道鲲鹏,却不知道原来鲲和鹏是两种动物。所以我的唠叨注定只能成为唠叨。
  • 接下来开始列list:

2 入手thinkpad x201i(3249A26)

  • 在淘宝上看上的,然后直接去杭州的实体批发店提的本本,加了100大洋换了个原装双肩ThinkPad电脑包,总价是7000大洋,买完后才发现原来ThinkPad和MacBook一样也是有学生机的……而且能便宜将近一千块钱,汗……可惜过期了……优雅稳重的黑色、商务气质、极致便携、强大的无限互联配备、大名鼎鼎的手感超好的全尺寸防泼溅键盘、小红点+触摸板的完美组合——这不就是我梦幻中的完美本本吗?实际使用也非常不错。除了集成显卡不够给力,在2.6.32的内核下无法顺利使用KDE 4.5的华彩界面——这个问题在升级到2.6.36的内核后也不存在了。买了本后就找了个Key,将原先非常鸡肋的Windows 7 Home Basic升级到了Ultimate——其实如果不是工作和某些生活需要,我是根本不会用Windows的。然后就琢磨着装个Linux。装那个好呢。Gentoo?编译周期太长,这么好的本本有点舍不得。Arch?还是有点麻烦,核心软件库比较小,很多东西要靠AUR解决,校内也没有较好的源。于是就琢磨着还是懒点吧,直接上最新的Ubuntu 10.10比较省事。可是这个想法在我刻飞N张光盘、UltraISO刻录启动U盘失败N次后彻底告吹——去学校打印店买光盘,那日几个打印店还都没有多少存货,CD盘都被我买光了,还是无法启动;然后用UltraISO刻录启动U盘也遇到了非常诡异的问题。刻录700M的Ubuntu 10.10的ISO竟然要刻录一个小时以上,而且无法启动,这就让我无法忍受了。我又尝试着去网上看看硬盘启动Grub4dos的方案,可是在我知道Windows 7和XP的启动方式有很大改变后就放弃了这个方案。无奈,最终还是用UltraISO刻录了最新的ArchLinux的ISO,这次终于能启动进入系统了——我怀疑我又买到了一个假U盘。
  • 具体安装过程就不说了。很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最新的Xorg能很好的识别鼠标键盘了,再也不用自己去一次次地重启去测试Xorg.conf能否识别鼠标键盘了。装好系统后就是各种配置和基本美化了。字体用了Ubuntu打过补丁的几个包,DE就图省事,直接上KDE 4.5了。而且不得不说,KDE软件是所有X Window为基础的桌面环境中,软件集成性做的最好的DE了。看好KDE和QT。
  • 老本本,陪了我3年10个月,ASUS A6J,当年7600大洋入手,1.7GHz/512M/80G,在被我改造成2G/250G后虐了两年后,风扇已经如老牛拉车、呼呼作响、气喘不绝,ABCD外壳损伤若干,屏轴有些松动,很危险,光驱绝大多数时候抽风,已经基本无用。最后卖了850大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嗯。
  • 原本想买个MacBook来着,暑假也简单张罗了下,终究犹豫不决,放弃。

3 送东西

  • 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个大扫除,理出了一些压箱底的东西:
    • 几本破书
    • 一双号称防水其实不一定防水的骑行手套
    • 一个三年前用来走京杭运河的80块买来的三合一屎黄色驼包
    • 一跟买来后却从来没用过的跳绳
    • 一些本子
    • 一些预科和大一时买的各种5元系统盘
  • 在98和88发了帖子,统统送掉。
  • 原本还想着卖点小钱,很快搧了自己个巴掌——就这么点破货,你小子也好意思向别人要钱?

4 结束华数淘宝的实习

  • 写了篇文档,简要概括了自己写的脚本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点,也算以此结束自己的实习工作吧。
  • 记不得是哪一天下午,坐着再熟悉不过的89路,古荡到府苑新村,匆匆上了楼——发现原先门庭若市的一楼大厅已经有保安问我的去向,裹着板子的电梯间已经明亮耀眼。
  • 仅仅一个月,可是我却感觉过了好久。熟悉的8楼,熟悉的楼道走廊里的向日葵,大家也不在是我印象中那般性感——天冷了,都长袖长裤了。
  • 简单跟qidu和yangcheng聊了下,退了工牌,装好自己的《Learning Python》《Linux Administration Handbook》,带上自己的菊花茶,告别——还是有点不舍的。
  • 在华数淘宝:
    • 我领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虽然一个月不到两千;
    • 我做了一些真正上线的东西——虽然我做的只是小部分,但我终于觉得这么多年的所学终于能有一些实际的东西,也算是“造福人类”了吧;
    • 我开始系统地了解互联网行业,踏进了互联网的大门;
    • 我新学了Python,用熟了Shell Script,熟悉了多媒体转码的基本知识;
    • 我对马云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是阿里巴巴的神,是教主;
    •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并坚定了自己不读国内研究生的决心;
    • 我喜欢这里的向日葵和“蹲位以待”。
  • 走了,就这样走了。告别一段生活,奔向新的起点——Baidu。虽然我知道,在大公司里面我只能做一颗螺丝钉,但是我确实需要Baidu这样的一个足够大的舞台。

5 写了几篇Blog

  • 主要都是总结性的。写的比较认真。《找工作总结》那两篇,在校内和88上都发了。
  • 虽然这样做有些炫耀的嫌疑,而且我也不喜欢太过高调,但是我还是觉得,诚恳的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展现一些东西,回顾下自己走过的一些弯路,能够给后来人一些启示,还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呢。
  • Open Source的要义不也在于此吗???

6 学校的流程和杂事

  • 去竺院拿回了两年前的四、六级成绩单。
  • 计院询问了下毕设开题问题——发现我目前所得学分只比开题要求高一分,好险。
  • 打印了自己几年来惨不忍睹的本科成绩单,估计以后也用不到这东西了。
  • 托同学去帮我还了那本预科时候的原版《化学原理》。
  • 搞定就业推荐表。
  • 胡乱填写了几个第二课堂的项目申请——俩字,麻烦。
  • 看了北京市人才户口各种政策,结论——我不可能申请到北京户口。

7 网上的朋友们

  • 协助chxb配置vpn,虽然我实际上并没有帮什么忙,只是告诉他——“别Fedora了,还是Ubuntu吧”。
  • 协助wxzh解决了ffmpeg关于crop和padding的一些小问题。

8 简历!简历!

  • 人怕出名猪怕壮,两个月来大概有6位同学找我帮忙写简历——当然是用万能的[tex]\LaTeX[/tex]了。
  • 具体名单我就不透露了哈,老友们你们要替我保密啊。否则我就成了古代的书生——天天帮人写信了……

9 老友布袋

  • 上次去还是9月数模赛前,之后一直忙忙碌碌。
  • 11-19号晚饭后,骑车到xx,买了点水果和一箱牛奶,看看老友布袋。她还是老样子——一如既往地乐观、健谈。惊闻中国美术学院朱锡林老师半年前病逝,倍感惋惜。想想三年前西湖茗仁爱心笔会,不禁感慨万千。
  • 原来我们都长大了。该走的还是要走。曾经一起分享阳光、分担风雨的队友,现在也各奔东西,正如《那些花儿》——“他们在哪里啊?他们都还好吗?我们就这样,各自走天涯。”原来人与人之间全在一个“缘”字,真正的友谊,“贵在心诚,幸在投缘”。在这个信息爆炸,SNS盛行的时代,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丝等待的感觉。
  • 殊不知,真正的好朋友,所谓Soul Partner,不需要经常保持联系,反过来也一样。

10 水母

  • 水母是我的同学。此人手长及膝、面白如雪、绝顶聪明,但生活上也是少有的邋遢。
  • 好久没有见他,不知近况如何。于是17号预约、18号晚上加上lt,三人行,聚餐甚欢,电影院fb消费若干,看了《生化危机4》。水母要去西藏了,开始我们有些不太相信,不过后来想想这对他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虽然这意味着他要延毕,虽然我们一直担心他无法顺利毕业。
  • 绝顶聪明的人,困在这个酱缸般的教育体系中,逃离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祝福水母。

11 体测

  • 握力62kg,比之去年上涨4kg。
  • 1000m竟然4分13秒了,比之大一3分30秒,情何以堪啊……

12 往事

  • 往事是大学四年中第三个让我心向往之的地方。可惜我已大四,行将就木之人,很多事情已属有心无力。
  • 某日老包bzhn来泉,天气非常好,我们去爬老和山。不过很惭愧的是,玉泉虽然谐称老和山职业技术学校,我却只爬过一次老和山——还是07年预科时浙大7000人大毅行的那次。总共也就700阶台阶,到顶我却有些喘了。又走走看到了一块大石头,我们就很惬意地坐在石头上,侃天调地,清风徐徐。晴朗的天,山下的西湖却若隐若现,是我们不禁联想到“空气污染”这个很不和谐的字眼。
  • 次日老包去跑全程马拉松了……话说我还真是佩服老包的体力呢。
  • 11.11光棍节,往事四周年店庆,我便借着老包往事员工的便利,泡了一杯茶,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美好的时光。
  • 特别喜欢角落的钢琴,还有钢琴上的小电视“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二饼和大脸那次难得的四手同弹,甘之如饴,看的我如痴如醉。

13 回家

  • 11.19夜的硬座,熟悉的T32,20日晚8:00到承德,10:00到家,萝卜大陷饺子,我的最爱。
  • 20日跟爸溜车去了,一溜溜到外婆家。初中至今,算起来十年,我大概就去过三次外婆家。这个地方一点都没有变——不知道我是该感到欣慰呢,还是感伤。唯一变化的,就是气氛不一样了。这个小山沟里的村庄,人似乎越来越少。我在这逐年减少的人气中闻到了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还记得初中地理课本上谈到中国人口组成,农村人口大概占7、8成,现在却只有5成多点了。
    • 或许现在的人们还是不够理智。我认为,逃离北上广,当这五个字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普通的选择时,中国的城市化就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 去时的路上蓝天白云,杨柳垂河,我忽然发现,这不就是我寻找多年的风景吗?原来,有种风景叫做陌生,有种记忆叫做熟悉
  • 21日去办护照,再次领略了政府部门的“高效率”:
    • 你不能安装个便民打印机吗?非得人家来了才告诉人家要自己回去打印几份几份……
    • 迟到早退。11:30就告诉我们说领导不在了,告诉我们要下午2:00以后再来……
    • 下午2:00终于找到“领导”,签字盖章,然后回到一楼大厅,有走了后门进到柜台里面,在一个很山寨的电脑摄像头面前拍了个大头帖,核对下,交了钱,总算是妥了。
  • 和弟弟谈了谈。其实是老爸、我和弟弟的三人会议。重点内容就是讨论教育问题。这小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小痞子样,游戏小说打架样样都有染指,和我相比倒像是另外一个极端了。或许我是他心中一个不可逾越的神吧。至少在学习上是这样。不过我真的不希望因为我的存在给他带来太大的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读书上学只是千百条道路中的一条大众道路而已。只是,这些道理,他现在还想不明白。

14 北京

  • 23日大巴睡到北京,拖着断裂的拉杆箱在王府井大街和楼里面徘徊了好几圈,很尴尬很窘迫,办了张招行的卡。
  • 晚上宿zhzf宿舍,暖气很赞,各种短袖短裤,比杭州舒服多了,就是早起口干舌燥,大概在南方呆久了不适应了。
  • 周末去了趟北大,和尚ljq和zhhh作陪,席间八卦学术三七开,基本听不太懂。饭后无聊地铁直达人大站,找了家还不错的眼镜店,特地选了一副板材镜框,和妞的配成一对。340大洋,抵得上高中和大学所有眼镜的总值了。
  • 驴肉火烧、蛋饼、煎饼,熟悉的味道,封存的记忆,飘散在北方的风中
  • 北方的风吹啊吹,北京的土飞啊飞。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再北京定居。
  • 要么找个靠海的小城,独门独院,春暖花开;要么找个高原小镇,雪山脚下,开家小店,看各色人等,品旅途百味。
  • zhzf宿舍蹭了两周,我搬到了领秀新硅谷,估价4w/平方米的小区。同住的是广州中山大学的硕士。

15 Baidu

  • 每天9:30-10:30起床,10:30之前到公司;8:00左右回家。看来自由上班时间也没有占多大便宜嘛,只是时间表向后延期了两个小时而已^_
  • 搭建了一个Hadoop集群、写了人生第一个MapReduce程序、完成了一个监控脚本。
  • 越来越喜欢Python了,“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 看完《可爱的Python》,书如其名。
  • 没想到我也开始看Paper了,著名的Google GFSMapReduce论文。
  • 听了两次组会,基本听不懂。
  • YM到了很多浙大学长,一些传说中的人物。GCJ冠军徐串、cc98 Linux老版主lnzju。能与这样的人物一起工作,很兴奋。
  • 开始以职场标准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各种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邮件礼仪、保密条例。
  • 听了一个摄影讲座,拿了两本杂志。
  • 喜欢清晨迎着朝阳的脚步、清爽的身姿,喜欢星空下一个人十几分钟裹着衣服迎着寒风小步慢跑的思考,喜欢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静待Skype那头的千里传音。
  • 喜欢每天下去三点的水果,虽然我原以为是24小时不间断供应的。
  • 每天一杯绿茶,清淡无味,自在心中

16 畅谈

  • 认识了一个叫彪猫的学弟。
  • 关于“术”和“道”
    • “书上教的那些什么什么语言,什么什么算法,无非都是“术”,术是很容易学的,但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要做好一件事,需要“道”,道这种东西,更多存在于山水之间,存在于实践之中”
    • “‘术’是‘有法’的东西,‘道’是‘无法’的东西”
    • “道可道,非常道”
    • “‘术’可以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但是‘道’一定是个人的全方位素质,经过长期的思考、磨砺、酝酿才能领悟。所谓悟道,就是如此。“
  • 关于创业的冲动
    • “冲动这种东西,随缘的”
    • “对,我觉得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会有一种‘骨子里的冲动’,就是‘这件事如果现在不做以后老了想起来肯定会后悔’,这样的冲动。”
    • “太精辟了”
    • “有了这样“原始的,赤裸裸红灿灿”的冲动,真的干起来也就不会觉得累了。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冲动。”
  • 青春,人生
    •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有缘人,曾提点过我‘每个人奋斗一生,都只是为了证实他20岁时候的一个想法,为了这个想法,他会用尽他一生的力气’”
    • “很浪漫的一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彩。因为我们到过这个世界。”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起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惟愿逍遥游”
  • 理想,欲望,成功
    • “多数人被所谓‘成功’,‘房车’,‘学位’编制的网罩住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考研,去靠GRE,去应聘,去进名企,这些都不一定是我们的理想,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些充其量只能叫做欲望,而不是理想。”
    •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所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 茶、壶
    • “学长喝茶吗?”
    • “喝。但是不懂茶。”
    • “学长懂车吗?”
    • “懂点,但是不精通。因为我不是修车匠。”
    • “懂喝茶又如何,不懂又如何,喝茶,和出行,一样,都是一种心境,即使白水一杯,亦可品出人生百态”
    • “茶、车是一样的,但是人是不一样的。”
    • “我喝了两年的壶,不放茶业,亦有茶香。我觉得外界之物,诸如车,茶之类,只是抒发心境所需,如果心境到了,无车,无茶又如何?!”
    • “都是工具。不必在意。如笑傲江湖,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
  • 结论:“与君畅谈,如醉饮至酣,甚幸甚幸”。

17 其实我还想:

18 晚安

慵懒的日子

上篇日志还是在20号。话说那天写完日志就已经两点多了,然后睡了2个小时的囫囵觉,起床收拾东西,到yq正门集合,坐上MSTC的校车大巴,一路睡到了上海交大的菁菁堂……

MSRA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有幸领到了一张入场卷。其实对于这种会议,我觉得本身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来到这边就像追星族追星一样,看看大师,感受下大师的气场而已。

入场的时候有同传耳机,需要押金100块,可惜我身上钱没有带够,因此作罢。索性大师们的英文还能听懂大半,就是听的时候心不在焉,特别的困,听到一些高深的理论就直接睡过去了——太没前途了……

中午领了份快餐——貌似是肯德基汉堡+一瓶水+一块饼干,吃完后无聊又去散步,总体来说,交大的闵行校区是大而无爱,没有灵性,根本原因在于水域特别小,不像zjg那么大方。

下午的演讲很多没有听懂,大概是水平太菜了。MSRA院长洪小文先生的报告是很有趣的——可能是因为他用中文吧,比如他们的人立方搜索,用来八卦花边再好不过了。

晚上找Ouka吃了顿烧烤,按照惯例应该是Ouka买单,可是这个无赖硬要我付账,美其名曰说百度offer请客。聊的还是很开心的,聊学术、出国、大牛传奇、八卦、老婆,各种high,各种损。

然后就去看妞了,妞还是一个,裹了件大褂,寒风中左顾右盼,看看哪辆车忽然停下,冒出来个大混蛋——就是我了。

在妞这里呆了两三天,妞给我做早饭,煮粥养胃。没记错的话,22日那天出门拜访了wmn,mn请客,吃的是徐家汇的牛蛙,好贵……聊人生、学习、高中生活,发现mn是个很“可怕”的姑娘——看准某件事情,非常有魄力、有手段地去做,并且往往能取得很不错的成果——这也是我比较欣赏mn的一点吧,或者说,我也是这样的人。

下午去了上戏莲花路校区,二饼带路。学校还是很小的,人也不多,美女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惊艳,重点了解了下戏剧学院的课堂、排练、教室、器具等等,还是挺开眼界的。

傍晚的时候赶到了上戏华山路校区。这个校区还是很pp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二饼带我参观了小而别致的图书馆,shsh的摄影展,大剧院还有木工房,很有趣。领了张“美女与野兽”的小宣传单,我将它撕成了两半,“美女”那半留给二饼,“野兽”那半留给了自己……

上戏木工房

 邵舒

 上戏云

24号的时候接到了百度开放日活动的邀请,报销食宿和交通费,浙大就邀请了两个人,还都是运维部的。机会难得,稍作犹豫,让同伴买了晚上11点去北京的T32,还是站票。下午3:00动车回杭,6:00到寝室,本来还想去微软笔试打个酱油,怎奈出门的时候忘带钱包了,索性作罢。

沙县小吃解决晚饭,回寝后ssh到实验室的机器上,三搞两搞在linux上面架了个vsftpd server,chroot环境,上传了一些旅行者的资料,并在98行者无疆版发了帖子公告,作为行者们的一个共用的ftp。然后就九点多了,收拾下东西,特别多带了一套衣服,带上相机,赶往yq正门,和lch会和,打车到火车站。

好在不是放假高峰,火车上倒也不是很急,在坐烂了10元钱的塑料板凳后,我坐在水池上脚踏着垃圾桶眯了一宿。火车上人们各种吹牛不打草稿如——“用linux的都是非人类”等等,一笑而过。

火车晚点,下午3:00到北京,很腐败地直接打车到了上地——大概90块——反正有报销的。上佳宾馆,由于上地宾馆紧张,加上形成仓促,所以今天我们只能在这个山寨的宾馆住了一宿,结果是,一,我洗澡洗到一半没热水了;二,lch流了两滴血到床单上,被敲了一百大洋。

晚上去国关,找老流氓zhzf吃了鲜鱼和包心菜,又是各种八卦yy,happy。

26日下午转移到如家快捷酒店,然后走路去百度大厦,到了才得知原来这次百度开放日总共就邀请了5个外地学生——两个浙大的,两个山大的,一个西安交大的——好像还都是运维部的。

活动就三部分,先是参观了传说中的百度大厦,如健身房、食堂、瑜伽室、太空舱等等,然后是一个小型的见面会,CFO女士为10位同学象征性地颁发了录用意向书,并做了一些分享,then是一个清华硕士jjb的分享,然后是重量级神话人物上交ACM2005年全球总冠军Spirit队队长dwyak的分享。dwyak还是挺“腼腆”的一个人,大概是由于工作比较忙,也没有做ppt,就讲了讲自己是如何加入百度的,以及在百度做了哪些工作等等。我鼓起勇气问了dwyak一个问题:“在你过去的人生中,有没有比较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dwyak说“倒没有特别迷茫的时候,就是人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大概如此。至此,百度公司两位金牌神牛,徐串和dwyak,我都已经拜过了。

接下来是校友交流,07级本科毕业的ln学长过来与我们交流了运维部工作的一些事情,惊喜的发现原来百度还给员工配笔记本,三年一换,简直是太high了。晚上去一个酒店参加晚宴,100+的人,做了10桌,我们这桌都是搞运维的,边吃饭边交流,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可能一般人对运维的看法就是“系统管理员+网管”,没错,我先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经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这应该是我目前所需要的工作和平台。

晚上回到宾馆,hm过来给我们报销。感觉百度公司真的是很nice,从最初的笔试面试,到活动的安排,到宾馆住宿,处处给人一种员工至上的感觉,很赞。第二天的下午,我和lch又收到了百度hm的短信,内容大概是说“由于自己工作的失误,让我们一路奔波,帮我们联系了火车站,希望我们能够将回程的坐票换成软卧,后续费用可以回杭后百度报销”,感激涕零啊。

27日上午小睡个懒觉,中午打车赶到人大,见到了老班长sx,老班长请客,饭后时间还早,就赖着老班长逛了逛人大。岁月如梭,上次来到人大,还是06年岁末参加上海交大保送考试的时候——那次考试我得了个B,拿到了保送上交电院的资格,现在想想,如果当初真的去了上交,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一切了。人大的秋色还是很不错的,恰好中午的阳光也很赞,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人大秋色

晚上7点的z9回杭,腐败的软卧,500+的票价。上车前在KFC蹭了两个小时,看完了《人生可以走直线》,火车上看完了《美国往事》和三毛的几篇文章,沉沉睡去。

28日早到杭州,lyf远在新加坡,催着我给他改汇编作业的报告,仗着自己仅存的一些汇编功底,借助Internet,两个小时,手到擒来,收到lyf的ym若干。下午帮助chxb师兄配置他新装的fc13,可是比较悲剧的是我ssh过去发现fc13上没有装gcc,而联外网需要gcc一个软件,装gcc又需要连外网的源……晚上高铁到上海虹桥火车站,看妞来了。回家,嗯。

这两日无事,学学lisp,给ouka改了改ps,处理了下邮件中朋友关于ffmpeg使用的疑问。想想,整个十月还是挺慵懒的,意外的拿到了百度的offer,如梦如醉。

和ouka聊,聊学习、人生,聊到大学的遗憾,我们俩均表示大学里面没有参加过竞赛是大学的一大遗憾,没有找到一个类似于高中理科实验班的学习环境是另外一个遗憾。还有哪些呢?没有出国去瞧一瞧?挂了太多的课程?

接下来的计划,先把秋考的数电过掉,补一补落下的课程和作业,看看能否去百度实习一个月赚点外块,不行的话就去外漂泊一圈,目标为东南亚,终点为新加坡,手段是自行车。over。




Host by is-Programmer.com | Power by Chito 1.3.3 beta | © 2007 LinuxGem | Design by Matthew "Agent Spork" McGee